到2025年底非法捕撈發案率下降5% 重慶將開展七大重點工作深入推進長江十年禁漁
2025-07-07 21:46:58 來源: 第1眼TV-華龍網

第1眼TV-華龍網訊(首席記者 馮珊)為扎實做好長江十年禁漁相關工作,細化明確下一步重點工作,7月7日,全市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現場推進會上,公布了中共重慶市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印發的《深入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行動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。
該行動方案按照生態優先、系統保護、社會共治、綠色發展原則,對總體目標進行了明確,即到2025年底,退捕漁民安置保障進一步穩固,實現有就業意愿的退捕漁民就業率100%,需救助退捕漁民納入幫扶體系率100%;禁捕水域監管效能進一步提升,非法捕撈發案率下降5%,督辦案件偵破率100%;水生生物資源進一步保護,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達到58。
到2027年底,有就業意愿的退捕漁民就業率保持在100%,需救助退捕漁民納入幫扶體系率100%;非法捕撈發案率下降9%,督辦案件偵破率保持100%;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達到63,提升一個檔次。
行動方案中,分別劃出了七大重點工作,具體來看,持續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,方案要求及時更新退捕漁民就業狀況等情況,依托退捕漁民實名信息庫,分類開展就業服務,確保有就業意愿的退捕漁民全部就業。加大對退捕漁民從事農業農村產業的支持力度。運用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,堅持分類施策,及時幫助困難漁民。

持續嚴厲打擊非法捕撈,公安、農業農村、市場監管等部門繼續加強執法協作,統籌開展“平安長江”“漁政亮劍”等專項執法行動。聚焦重點時段、重點區域、重點對象,強化“水上巡、陸上查、線上篩”立體化監管,重點打擊“電毒炸”“絕戶網”等嚴重破壞漁業資源的非法捕撈及其利益鏈條的行為,以及“泥鰍釣”、潛水電魚、遙控船打窩等新型違法犯罪行為。
公安部門加大涉漁行政案件提前介入力度,進一步完善行刑雙向銜接機制,實現線索雙向移送、結果雙向反饋的閉環管理,杜絕“以罰代刑”。
開展跨省聯合巡航執法,共享互通涉漁違法信息,構建跨省域執法信息平臺互通、執法資源共享、案件高效協作的長效機制。
持續強化執法監管,加強水產品流通環節監管,嚴格督促市場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、入場查驗等食品安全主體責任,堅決阻斷非法漁獲物流入市場渠道。重點整治以“長江野生魚”“野生江鮮”等為噱頭的虛假宣傳行為,加強網絡銷售“野生魚”及涉漁違法廣告的監測管控。加強對禁用漁具制造銷售環節的監管。
拉網清理排查無船舶證書、無船名號、無船籍港的“三無”船舶。堅持疏堵結合,依法分類處置,對首次輕微違規行為以教育勸導為主,對“爆炸鉤”“泥鰍釣”“可視錨魚”等變相捕撈行為進行嚴厲打擊。
持續加強執法體系建設,強化執法裝備設施和能力條件建設,根據監管需求配備船艇、無人機、視頻監控等現代化裝備,構建“水陸空”立體防控體系,實現長江、嘉陵江、烏江干流重慶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視頻監控覆蓋率100%。
配齊配強漁政執法力量和巡護力量。依托河長制,進一步完善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體系,將禁捕管理責任納入基層智治體系。推動區縣農業執法部門下沉執法力量,與鎮街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共同參與禁捕執法,形成市區(縣)鎮(街)三級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。

持續加強水生生態保護修復,要求加強珍貴瀕危水生生物保護,實施長江鱘等珍貴瀕危魚類拯救行動,推動珍貴瀕危物種的保護性開發。開展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分布調查監測,提升水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能力。加大長江鱘、胭脂魚等魚類的放流規模,每年放流1500萬尾以上,珍貴瀕危物種比例達到10%。
進一步加強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6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與管理。在水生生物產卵場等重要生境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項目。
持續推進生態漁業高質量,推進長江重要經濟物種種質創制。加快推進長江上游水產種質資源庫建設。打造一批西部領先、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涵蓋特色土著品種保種開發、科技創新等功能的現代漁業科技試驗基地。建設一批具有較強保種、育種、繁育能力的國家級和市級原良種場,規模養殖場良種覆蓋率65%以上。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、魚菜共生、設施化循環水、水庫放牧式、山地冷流水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。
持續推進社會共治,利用“渝釣通”應用,持續推動垂釣人員實名登記,提高對垂釣群體管控能力。針對垂釣群體、沿江居民、涉漁餐飲店主等重點人群,精準加大宣傳力度,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水生生物保護,推進社會共治共管,營造良好禁漁氛圍。
相關鏈接:
責任編輯:李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