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經濟 抓發展 | 南主塔封頂 重慶市郊鐵路過江線項目建設提速
2025-07-10 19:40:37 來源: 第1眼TV-華龍網
第1眼TV-華龍網訊(首席記者 董進)7月10日,中建集團2025年工程質量研討及創建精品工程培訓會在渝召開。當天,由中建六局承建的重慶市郊鐵路跳磴至江津線(圣泉寺至鼎山段)工程(以下簡稱“江跳線過江段”)迎來重要節點,其跨江軌道專用大橋南主塔順利封頂,標志著項目進入建設“加速期”。

在中建集團2025年工程質量研討及創建精品工程培訓會上,來自全國的百余名建筑業專家齊聚重慶,中建六局市郊鐵路江跳線過江段項目經理代龍以《市域鐵路質量精益管理》為題作經驗分享,詳細介紹了項目在智能建造、質量管理及多專業協同聯動方面的創新實踐。
當天,與會嘉賓實地觀摩了南主塔、南錨碇、幾江站(含盾構始發井)和圣泉隧道等關鍵工點。聽取項目設計特色、施工難點以及質量管控、科技應用等方面具體措施的詳細介紹,對項目建設給予高度認可和評價。

市郊鐵路江跳線過江段項目跨江軌道專用大橋主跨610米,為世界最大跨空間索面無砟軌道懸索橋。橋塔為大傾角外張型“V形”橋塔,北塔高118米,南塔高114.5米。施工過程中,項目部管理團隊創新多項技術工藝,采用諸多智能化系統,高效、優質、安全地保障工程建設。
南主塔位于長江堆積地貌,面臨富水超厚卵石層等復雜地質挑戰,項目團隊采用旋挖鉆機引孔后插打施工拉森鋼板樁圍堰的工藝,較傳統圍堰節省工期近2個月。

“智能造塔機的應用讓高空作業更安全高效。”中建六局項目總工程師李陽介紹,該設備集成位移、溫濕度等傳感器,具備四項智能保護功能,極大地提高了主塔高空作業的安全系數。針對大傾角外張型“V形”橋塔線形控制難題,通過“智能監測+智能張拉”系統實現大傾角橋塔對拉毫米級精度控制,最終塔柱線形成型誤差不超過2毫米。
大橋橫跨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為減少對胭脂魚、大鯢等60余種重點保護魚類影響,設計采用大跨度橋型,使北岸橋墩避開水域,守護魚類洄游通道與產卵場。

“從智能裝備到數字管控,我們正打造市域鐵路綜合工程樣板。”中建六局項目負責人代龍表示,項目集成橋梁、隧道、車站等六大專業,依托BIM+GIS智慧平臺實現多業態協同,智能化監測中心24小時監控應力、氣體等數據,確保工程質量安全與生態雙優。
目前,項目正全面推進北主塔、錨碇及東門廣場斜拉橋施工,計劃2026年豐水期啟動大橋上部結構作業,整個工程預計2027年底建成。
據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該項目建成后,將與既有線路貫通運營,車輛、技術標準保持一致。兩站將配套建設“P+R”換乘設施,進一步緩解江津城區交通壓力,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網建設。
責任編輯:李茜